by  阿好姐

27 10 月, 2021

上班族退休前坐擁100間房

以終為始,提早30年開始規劃退休

在民國70年代,聯合報業是國內二大報業龍頭之一,當時任職聯合報行銷部門負責廣告的李大哥,領著3萬多的薪水,心裏已經在想著30年後的事了。

「沒有公教人員的終身俸,退休後要靠什麼過活呢?」

勞工的月退金不過一萬多,李大哥很清楚這樣的收入,無法支撐退休後的生活品質。於是,他開始尋找,有什麼樣的被動收入,能像軍公教的終身俸一樣,每個月固定的現金流進來,可以安心無憂的過上老年生活呢?

這個想法埋在他的心中。在一次的機緣中,他報名了一場不動產課程,講師回答了他心中的問題。

「想要被動收入,你就一直買房子就好了。」

就這麼簡單的一句話,李大哥像是在黑暗中看到燈塔一般,有了明確的方向指引,他至少知道該怎麼做了。

然而,即使是70幾年,用3萬的薪水要在台北市買房,談何容易?要知道,當時的房貸利率不是現在的低利率,可是十幾叭的。剛工作沒幾年,存的第一桶金不夠多,薪水如果付了房貸,生活就成了問題。雖然知道方向了,但目的地似乎看起來很遙遠啊!

設定明確的退休規劃目標,開始行動

後來,李大哥被公司派駐到高雄二年。到了高雄,李大哥首先關注的當然是房價。

他根據手上可以貸款的額度及還款能力,加上當時他的廣告業務都是在不動產這個區塊上,於是李大哥設定了一個不一樣的市場。

在80年那年,李大哥買下他人生中第一間資產。這裏說明一下,為什麼要特別說是「資產」,資產是能產生現金流收益,而不動產如果沒有出租或出租收入小於貸款本息,只能算負債。

李大哥在購入這間資產時,設定的商業模式,有別於一般人是出租「居住」的用途;他的客戶目標群,是出租給企業社等小公司行號,做為設定公司登記地址用,一間房子可以出租給6家公司登記,他手上有很多的客戶名單,所以他在買房子前早就找好客戶了。

這一點,跟「富豪谷底求翻身」的實境節目主角格倫斯的思維是一樣的。格倫斯拎著100美金到達人生地不熟的賓州伊利,當他想到買賣時,並不是先進貨再去找買主;而是先上網找到買主,看買主的需求是什麼,然後再去找到買主要的貨。後者的成交率遠高於前者,確保一樁成功的生意。

因為一開始有了清楚的定位,房子不是用來居住的關係,所以李大哥在選房上考量的主要重點是,價格。價格就是他的成本,也決定這間資產的收益。

所以他在選房的決策,變得非常簡單,價格導向。因為他不是要賺房價的價差,他是以能產生穩定現金流的租金收入為前提。

租金收入很明確,一家公司登記收租3000元,他招攬6個客戶承租,基本上就有了18000元的租金。另外,他簡單粉刷、安裝冷氣後,設置5個OA辦公桌隔間,一個桌位出租3000元,可以再收租15000元。所以,一間資產在滿租的情形下,可以幫李大哥創造33000元的月現金流收入。

那麼,他只要控制成本最小化,就能得到較佳的淨收益:

淨收益=33000元-房貸本息-水電費-稅金

在這條公式裏,控制項很明顯是「房貸本息」。根據最小成本概念,李大哥鎖定的房子條件有二個:

第一個是透天公寓,沒有管理費跟公共設施;第二個是買二樓,因為一般透天公寓的房子二樓最便宜。

成功的退休規劃,是一連串正確「微小」行動的累積

退休規劃三步曲

李大哥在5年前退休,5年前他已擁有100間資產,名下有10家資產管理公司運營這100間資產,以上面的公式推估,保守估計,李大哥每個月有200萬的被動收入,遠遠超過他當時設定的退休金目標。

而這一切,開始於他民國80年在高雄用上面說的商業模式,以40萬元買下的第一間資產。

李大哥謙虛的說,他是運氣好,在對的時機做了對的事!

他真的是太謙虛了。他雖然是有點運氣被外派到高雄二年,但在80年住高雄或是在高雄出差的人,肯定不只有李大哥一位,但能像他有100間資產的人,肯定只有他一位。

在對的時機,不做任何事,終究不會有任何事發生。

克服從0到1的阻礙,就成功了一半

從0到1,往往是最困難、障礙最大的一步。在物理學上,有個名詞叫「最大靜摩擦力」,一個物體要從靜止狀態進入運動狀態,需要一個夠大、足以去克服摩摖力或阻力的「推力」,一旦從靜止進入運動狀態後,需要的推力就下降了。

創業家與上班族最大的不同,每個人腦袋裹無時無刻都有不錯的想法或點子,有些甚至很有創意。而創業家會採取行動,上班族的想法永遠放在腦袋裏珍藏著。

並不是創業家在行動時沒有障礙,沒有阻力。失敗者往往喜歡把別人的成功說的理所當然,好像創業家所在的世界條件更好,所以他能成功。

「複利效應」這本書的作者,在24歲買下高級地段的豪宅,27歲成為公司年營業額5000萬美元的成功企業家。你認為作者那麼年輕就成功,肯定是富二代吧?要不然就是他有過人的聰明之處吧。

李大哥超凡的退休規劃成就,與「複利效應」的作者成功的原因,都是一樣的。他們都是開始於一個微小而可以持之以恆的行動,然後加上時間的複利,就能產生巨大而不可思議的成果。

如果李大哥一開始設定的房子是自己住的,他可能要考慮的因素就變得很多,諸如地段、屋況、未來增值空間,加上頭期款跟房貸的壓大,他購入的是負債,或許當年他一想到要抗起那麼大的壓力,就放棄買房的念頭了;即使他買了,在他五年前退休時,他已還清貸款,可是他手上只有一間可能房價漲了五倍的房子,但沒有每個月200萬的被動收入。也就是說,


找到一個容易讓自己跨出第一步的小目標,簡單容易的第一步,是後面是否能持之以恆行動的關鍵!


舉例來說,很多人都想要做youtube影片或是錄製podcast頻道,覺得自己有很多想法跟創意會做的比現有的內容好。但一開始,想得太多,就卡在「後製的技術」、拍攝跟收音設備,甚至要準備一個專屬空間來做錄音室。有些人能克服這些高門檻,但大多數人跨不過這個門檻,所以放棄了!除了錢的問題以外,光是要學會這些技術,很多人就過不去了。

所以,沒有給一個容易且簡單的第一步,就不會產生後面一連串的行動。

以我來說,比起後製的效果,我聚焦在我做的到的事,我可以用手機錄影,用imovie做簡單的後製,因為我做的到,所以我可以持續做下去。

回到李大哥的100間資產,也是一樣的道理。因為他能負擔的起第一間房子,而且他先找到承租的客戶,所以他有多餘的現金流,可以再快速的複製第一間資產的經驗,購置第二間資產、第三間⋯⋯。一直到第22間資產時,李大哥說他之後的資產,已經不需要再拿自己的錢出來,用前面資產的現金流就能購買了。

產生飛輪效應,進入順流狀態

這就像飛輪效應一樣,當自行車的踩踏進入一定的轉速之後,只需要用最少的力氣,就能維持一樣的高速度前進。

所以,從第23間到第100間,對李大哥來說,已經是非常輕鬆的事。

李大哥的故事,搬到現在的時空,可能已經很難複製。但我覺得從李大哥的故事裏,仍然可以鼓勵許多上班族,退休金靠政府是行不通的,如果你真的很想要為自己創造一個穩定的被動收入,首先,你要先在自己的腦袋種下這個想法,你才會「看見」機會。

設定退休規劃目標,啟動「看見」的開關

秘密跟吸引力法則,其實並不神秘。它就是清楚的「交代」任務給大腦,大腦接受到訊息之後,才會開始「看見」與任務有關的訊息。

最後,我再舉個例子。前幾天我跟一位政大同學聊天,她說她在97年買下海山捷運站旁的一間房子,當時用一坪20萬成交,被她媽唸到臭頭。我說那時間點,我也在看土城那一帶的房子,看到15萬都嫌貴,因為我們會跟過去的價格做比較,這就是散戶心態,只想買便宜。

我同學幸運的是,她不知道過去的行情如何,她只是單純的算了算,可以付得起自備款,可以繳得起房貸,就買了。買了以後,也很幸運的出租給好房客,長期下來,等於只用自備款買房,其它都是房客付的。有了這個成功的經驗,她二年前又到鳳鳴重劃區買了二房,也順利出租。

回來後,我跟老公說這件事,老公說,其實SARS那時,他就有在想要買房,也想過三峽運休中心規劃施工時,在那一帶看房。但終究都只是「想想」而已,沒有付諸行動。

嗯,你看出差別了嗎?行動才會產生結果,退休規劃即使想了20年,想法也不會增值,所以,你還要「想」多久呢?

總結李大哥坐擁100間房,卓越達成退休規劃的關鍵點有4個:

  1. 清楚明確的定位:公司行號登記及個人辦公室出租。
  2. 根據定位將成本最小化,收益最大化。
  3. 運用職場優勢,快速找到承租客戶。
  4. 複製成功模式,持之以恆。

延伸閱讀:

退休主任如何成功創業?

公務員可以設定創業目標嗎?

{"email":"Email address invalid","url":"Website address invalid","required":"Required field miss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