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目錄只有二篇:
第一篇 金錢藍圖–致富其實是一種心理遊戲
第二篇 財富檔案–有錢人和窮人不一樣的17種思考和行為
第一篇 金錢藍圖
建構自己的心理狀態
致富法則–你的收入 只能增加到你最願意做到的程度
大部分人沒有足夠內在能力去創造並守住大筆財富
比如,
1、樂透得主不管獎金數目多高最後都會回到中樂透之前的經濟狀況。
2、白手起家富翁比如川普 本來身價數十億美元 後來一度失去一切,幾年後又全部賺回來了。
白手起家的富翁可能會輸掉萬貫家財 但不會失去那個讓他們獲得成就的最重要因素:有錢人的腦袋。以川普為例,他腦袋想的不只千萬,他把自己的財務調溫器設定在“幾十億”。
種什麼因,得什麼果
生命如同一顆樹,樹上果實就是我們的成績(數量大小以及好不好吃),大部分人焦點在”果實“,但製造果實的其實是”種子“及”根“,這才是基礎。地面上的東西是地下的東西製造的,如果想改變果實就要改變”根”(改變看不見的東西)。
金錢是一種結果,財富是一種結果,生病、健康、體重等等,都是一種結果;人也是大自然一部分,順從自然定律,把功夫下在根源處。
內在世界
外在世界是內在世界的反應,然而,金錢藍圖到底是怎麼形成的?
想法-感覺-行動=結果
你對金錢的想法、感覺及行動構成你的金錢藍圖;想法是透過你接受的資訊或制約形成,你的父母、家庭 老師、媒體及文化背景等等
設定-想法-感覺-行動=結果
像個人電腦一樣,先改變程式設定 ,把自己設定為”追求財富程成功“
被制約的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著手:
一-語言設定
二.模仿
三.特殊事件
一-語言設定
成長過程中聽到和錢或財富有關的話,諸如錢是萬惡淵藪、要儲蓄以備不時之需、貸款要先還、有錢人都很貪婪、要努力工作才會賺到錢、錢不會從天上掉下來、有錢能使鬼推磨、富者越富貧者越貧、錢永遠不夠用、不是每個人都能有錢、我們買不起….等等。
你年幼聽到任何和錢有關的話,都在潛意識裡成為支配你金錢一股力量!
書上的案例,史芾芬成長過程母親總說:有錢人都很貪,他們靠窮人血汗賺錢,賺的錢夠用就好,多賺就是豬了。所以在史芾芬的潛意識會上演什麼戲碼呢?作者自己小時爸爸下班就看報紙大吼:那些死股票!接著大罵股市愚蠢;所以作者在股市始終賺不到錢。
致富法則—改變潛意識
1。察覺—什麼事件的存在
2。理解—理解自己的思考方式從何而來
3。畫清界限—這種思考方式不等於你自己
4。重新設定—
以史芾芬為例,母親喜歡夏威夷,史芾芬在茅伊島投資了一棟海濱公寓大夏,讓母親去那住了一整個冬天,母親開心不得了,母親現在喜歡兒子有錢 到處宣揚兒子的康慨。
一-模仿
(1)相同
成長過成父母對金錢態度、財富管理的很好還是失敗、愛花錢還是很節儉?有投資嗎?
(2)相反
有些人和父母方式不同 完全跟你有多氣他們有關,有些貧窮的人對自己的背景感到憤恨,雖然外出打拼變有錢人,但都不管多少錢他們通常不快樂,因為驅使他們追求財富的原動力是-憤恨;金錢和怨恨在他們心裡糾結,越有錢越憤恨。
致富法則—你的動力來源是正面的
不是因為恐懼,不是因為想証明,不是因為永遠都不夠!
1。察覺—父母處理金錢方式習慣,你再模仿誰
2。理解—這個模仿如何改變你的財務生活
3。重新設定—
三-特殊事件
書中案例,作者的太太小時聽到賣冰淇淋車就去找媽媽要錢,媽媽叫他找父親拿,父親給他錢就花光買,長大以後,男人才有錢,找老公拿拿了就花光(兒子覺得結婚花錢)。
致富法則—
1。察覺—小時候的特殊事件
2。理解—這個事件如何影響你的財務生活
3。重新設定—
你的金錢藍圖設定在什麼目標
看你的成果—存薄、你的收入、你的淨值、你的投資獲益、生意利潤, 你是亂花錢的人還是儲蓄的人,會不會管理自己的錢,為了錢努力工作到什麼程度,你與金錢有關的所有人際關係,賺錢是苦差事還是輕而易舉?自己做生意還是領薪水?
金錢藍圖就像是”溫度調節器”,比如調在20度,開窗和不開窗, 溫度都會調節在20度,金錢的流動就是這樣。
要自覺的做出選擇,我們大部分是被他人的信念和訊息塑造成想法產生感覺,感覺產生行動,行動產生結果。那麼,有錢人是如何思考和行動的呢?
這本書的核心觀點很有啟發性,特別是關於「金錢藍圖」的概念——也就是我們從小受到的環境、家庭觀念如何影響我們對財富的態度。我覺得它最大的價值在於讓人重新檢視自己的金錢信念,並思考是否需要調整。
但同時,這本書的觀點有點極端,過於強調思維決定一切,忽略了環境、社會條件、機遇等因素。有些地方感覺像是心靈雞湯,例如「有錢人專注於機會,窮人專注於障礙」,這樣的對比雖然有道理,但現實往往比書中描述的複雜許多。
整體來說,如果把它當成思維訓練的工具,它確實能幫助人改變對金錢的看法,讓自己更積極地去尋找機會。但如果期望只靠改變思維就能變有錢,可能會有點失望
第二篇 財富檔案
有錢人和窮人不一樣的17種思考和行為
1。有錢人相信:我創造人生 窮人相信:人生發生在我身上—扮演受害者
受害者特徵:
(1)責怪:怪政府 怪股市 怪老闆
(2)合理化:錢沒那麼重要啦(任何一個說錢不重要的都是沒錢的人)用毫無關聯的對比來證明自己的窘境是合理的
(3)愛抱怨:讓你關注的事情變大 會物以類聚 吸引更多”爛事”進入生活
如果想創造財富,就要相信是你自己在掌握人生—特別是金錢方面,有沒有發現會花很多錢玩樂透的人通常是窮人,他們相信財富會像抽千抽中了他們的名字,有錢人雖然偶爾玩但不會把収人一半拿來買樂透,因為中樂透不是他們創造財富的主要策略。
2。有錢人玩金錢遊戲是為了贏 窮人玩金錢遊戲是為了不要輸
真正有錢人追求的是大量財富和富裕不是一點點錢,窮人目標是擁有足夠錢付帳單,意念很重要。
過著1。舒服和過著2。有錢的生活是天差地別
比如點餐時,你是看菜單上的價格還是看市價?只達到舒服層次 通常會以菜單上價格當作要吃什麼的依據,有錢的生活是是你想要吃什麼不管市價。
3。有錢人努力讓自己有錢 窮人想著要變有錢
宇宙有個”較高力量”的說法,根據你的信念把你的能量訊息傳出去 得到你訂購的東西,吸引力定律—宇宙會盡可能答應你支持你;但如果你訊息混亂 宇宙就不會了解你到底要什麼,因為大家都想要變的富有阿
想要,有三重層次(考公務員案例)
(1)我想要
錢掉到我頭上我會接受,財富不會因為你想要就達成。
(2)我選擇
擔負起責任為自己創造現實。
(3)我致力
願意做任何該做的事,付出時間沒有藉口,你願意一週工作七天 週末不休假?放棄休閒嗜好?無法保證回收情況下投入全部時間?
意念錯亂,有錢我要付很多稅,我可能會賠上健康,每個人會想分一杯,我小孩會被綁架,大部分人沒辦法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最大原因是他們不知道自己要什麼,訊息混亂 宇宙就不會了解你到底要什麼,從一個人真正把自己投入那刻起,上帝的旨意也會跟著動作,啟動一連串事件,各種不同且無法預見事件,匯聚起來一同協助你。
4。有錢人想得很大 窮人想得很小
你的收入 與市場認為你所產出的價值成正比—-正相關。價值的判定:供給 需求 品質 數量,這裡面最的挑戰是“數量” 你實際上服務多少人?把多少自身價值帶進市場?
拿薪水的數量是1
做老闆的數量是大於1
人生不只是關於自己怎麼過活,還與對別人的付出有關,也與完成使命有關—-我們對這個世代及後代增加的價值,你願意為多一點人解決問題還是少一點人,如果是多一點,就需要開始想得更大,決定幫助幾千萬人甚至更多,在心理上 情感上 精神上就會更富足 精錢上也會,以自己讀這本書為例是自己受益 還是分享出去讓更多人受益。
5。有錢人專注於機會 窮人專注於障礙(就不會行動)
這裡談的是你習慣看待世界的角度,窮人會想:如果不成功怎辦?我當然希望行得通,有錢會想:會行得通因為我會它行得通,有錢人看見機會,願意冒險但不代表願意損失,所以他們經過計畫風險做研究 付出努力 根據資訊和事實做決定,他們專注在想要的東西上 他們總是看到好多超棒賺錢機會,窮人專注在不要的東西上 他們總是看到好多超大阻礙,你所專注的事會擴大 專注機會就會找到機會 專注障礙就會找到障礙,請專注在賺錢 投資 存錢。
行動 沿途修正。
案例,走進這條跑道 沿途修正,想開一家糕點咖啡店 研究地點 市場 設備 材料,最大問題是變胖了,於是問自己:想深入了解這一行最好辦法是什麼?
去做就是了 不需要萬事齊備,所以在餐廳從掃地洗碗開始 學到比外面研究十年還多,找經理聊關於營收獲利的事 檢查供應商名稱 幫烘培師父認識設備材料,一旦看到真正在進行的事就會發現適合自己的切入點 這些是原先看不到的。你會發現—–你可能不真的喜歡這個行業!
作者離開那家店後,烘培師酒也走了然後聯絡他有一種熱門新式運動器材,他就投入進去並且成為北美頭幾個開設健身器材經銷連鎖店的人之一賺進人生第一個一百萬。
預備 開火 瞄準
行動永遠比不行動好!
6。有錢人欣賞其他有錢人和成功人士 窮人討厭有錢人和成功人士
窮人通常會用憎惡 忌妒又羨慕的態度看待別人的成功 他們會說 真走運 這些有錢的混蛋,案例,作者以前開破車 在路上換車道都不是問題,作者有錢以後換了積架跑車 突然間 有人會插他隊 豎中指 只因為他開的是積架,有天他開車到一個低收入區 準備送火雞到慈善機構 幾個傢伙朝他的天窗去東西 對他大叫:有錢的王八蛋,他原以為是突發事件,但二星期後在另一個低收入區 他的車被鑰匙刮出車痕,後來他租了一輛福特的車子到同一地點 什麼事也沒有!
別討厭有錢人說起來很容易,但任何人都可能掉進陷阱 ,當你感受到負面能量 就要訓練自己把他變成中性 需要練習,祝福你所想要的事物,因為你不可能變成你所討厭的人阿!
你看到某人有好車 祝福他,某人身材好 祝福他,憎恨別人所有的 不管是任何形式態度表達 你就永遠不可能得到他。
7。有錢人和積極的成功人士交往 窮人和消極或不成功的人交往
成功的人會把他人成功當成激勵自己 如果他們做得到 我也可以,學習那些理財大師的有錢人如何玩致富遊戲,模仿他們內在策略和外在策略,採取同樣行動,如果可以還能交朋友,能量是會傳染的,消極或不成功的人只會傳染負面能量,物以類聚 貪求一個舒服的感覺只為了保護自尊。
若想和老鷹一起非,就別和鴨子游水,重點:你要相信你跟他們一樣好一樣值得擁有財富,把他們當做模範,不要說:哇他們好特別,要說:他們做得到 我也可以。
8。有錢人樂意宣傳自己和自己的價值觀 窮人把推銷和宣傳看成不好的事
厭惡推銷是阻礙成功的障礙,如果不讓別人認識你,你的產品服務如何為你創造可觀收入,身為一個員工如果不願意宣傳你的特點,那另一個會自我宣傳的人就會超越你。
你真心擁有價值嗎?你對你的產品或服務有信心嗎?如果你相信自己有價值,怎麼可以把它藏起來。不願意推銷 通常並不是真心相信自己的產品,如果你的服務可以幫助到他人 ,你就有責任讓更多人知道它,如此一來,你不儘可以幫助別人,還可以賺錢。
9。有錢人大於他們的問題 窮人小於他們的問題
窮人會避免麻煩看到挑戰就想逃走,成功秘訣就是不要逃避問題 要讓自己”大於”一切問題,問題的大小永遠不會是問題,真正的問題是你有多大,不要專注在問題有多大,而是專法在你自己有多大,什麼是大?
舉例數學十級從一到十,如果你已成長到十級 看到一至九級會不會覺得沒什麼問題,所以”大”是一種不在問題面前退縮 ,有錢人不會專注在問題上,而是專注在”目標”上面;你的心靈通常一次只能關注一件最重要的事,所以你若不是再抱怨問題就是再解決方法,有錢人習慣性會去解決問題,把自己想像是財富的容器,你能處理的問題越大,那所能掌握的事業就越大,承擔的責任越大,能帶領的員工和面對的客戶也越多,能處理的錢就越多,能掌握的財富就越多!
宇宙是討厭真空狀態的!
所以如果你有一個很大的財富容器,他就會忙著把他填滿,把自己變成一個處理問題和克服障礙的大師,一個戰勝自己的人,那還有什麼能阻礙你成功呢?
10。有錢人是很棒的接受者 窮人是差勁的接受者
人為何不善於接受?
第一 覺得自己不配
第二 覺得自己不夠好
書上案例,作者去露營,用帆布擋住雨水,所處的位置沒有積水,但另一處就有很深的水窪,“雨水一定要有去處,如果某地是乾的,某地就是溼的”。
我們四週的錢太多,幾兆幾兆的流動,一定是流向某個地方,如果有人不願意拿他那一份,那錢就會跑到願意拿的人手上;有錢人覺得自己的努力和提供別人的價值而得到好的報償是完全合理的,如果你是差勁的接受者,剛巧得到一筆可觀的錢財,那很可能不用過多久錢就會不見;接受者是完全認同自己是值得得到這些
(為何中大獎的人最後會一無所有 不義之財 心底不覺得自己值得)
如果你一直再阻擋自己接受金錢,很可能你也再阻擋自己接受生命中其他的好事,當你是很棒的接受者,你在其他方面也會是很棒的接受者。
11。有錢人選擇根據結果拿酬勞 窮人根據時間拿酬勞
案例,作者遇到一個公關顧問,每月付四千美金薪水,可以看到相當於二萬美金的媒體報導,作者問,如果她沒有達到這些成果呢?她回:她還是付出了相同時間所以是她應得報酬;作者提供另一個方案,根據你能創造出來的媒體價值,付出那個數字的百分之五十,根據你說的二萬美金就可以拿到一萬美金, 比你要求的還多。
結果她有買帳嗎??顯然很害怕在市場上測試自己的價值,想要賺大錢就要根據自己創造的結果拿酬勞(公務員是一個依據時間拿酬勞的工作)。
有錢人會從利潤中賺取自己的收入,選擇股票和利潤分享,而不是較高的薪水,永遠不要為你的收人設定上限,每個人都應該擁有自己的事業,不管專職或兼職,絕大部分的千萬富翁都是因為有自己的事業才發財
12。有錢人想著如何二個都要 窮人想著如何二選一
當你面臨選擇時就要問自己如何二個都得到,這個問題會改變你的人生,把你帶离匱乏和限制模式(思維轉換 讓自己有更多可能性思考面向)。
舉例,為何我們這一代出社會工作時, 只有一種選擇沒思考過自由和工作的二個都要?
案例,作者 一直跟父母講他不想被不喜歡的工作奴役,我會用我喜歡做的事賺大錢,父母反應通常是,你活在夢想世界裡 你要先賺到溫飽 時間才去享受人生;作者想 如果我聽父母的 我最後就會和他們一樣 不行 我两個都要。
一開始他確實也必須做他討厭的工作一些日子,但二個都要的想法念頭沒有動搖過,他也從沒長期待在一個不喜歡的工作或行業裡,最後他真的做著自己喜愛的事業也因此致富了。
13。有錢人專注於自己的淨值 窮人專注於自己的工作收入
衡量財富的標準是”淨值” 不是工作收入,淨值是你所擁有的全部東西的財務價值現金 股票 債卷 不動產現值 事業價值 扣除債務(就是遺產有多少啦),收入裡又包含工作收入和被動收入,窮人只專注在工作收入,如何增加淨值,儲蓄投資理財,注意力所在的地方,就會有能量流動,就會出現結果(勞退基金收入 同事關心收入未思考投入產生的被動收入)。
14。有錢人很會管理他們的錢 窮人很會搞去他們的錢
想要駕馭金錢首先要必須管理金錢,窮人不喜歡管理自己的錢,我沒有足夠錢可以管理 等我有了很多錢就會開始管理,這是不是很像一個體重超重的人說:等我瘦十公斤我就會開始運動和節食?
舉例,五歲小孩走進冰淇淋店 你在脆皮甜筒上裝了一球冰淇淋,結果小孩走出門 冰淇淋就掉到地上了小孩哭了又回到店裡,準備再點一客,這時小孩發現一張三球冰淇淋的照片 說他要這個,如果你是小孩的父母你會???為什麼?
單球都拿不好怎麼能搞定三球?同樣道理,宇宙和你之間也一样,除非你能土你現有的一切 否則你不會得到更多,方法是,開設一個財務自由帳戶(投資理財)之外,在家裡設一個財務自由罐,每天把錢放進去,金額不重要 重要的是習慣,把每天注意力放在財務自由的目標,錢會吸引更多錢,讓這個錢罐變成你的金錢吸鐵,吸引更多錢和機會 幫助你達到財務自由。
平衡—-玩樂帳戶,收入1/10當成玩樂帳戶,我們生命中不可能某部分受影響其他完全不動,一直存錢會讓內在靈魂得不到滿足,原則是把玩樂帳戶每月都花光光 要挑一些讓你覺得自己很有錢的方式—揮霍;比如奢華的飯店,最好的餐廳,不是你控制錢就是錢控制你,想控制錢你就必須管理金錢。
15。有錢人讓錢幫他們辛苦工作 窮人辛苦工作賺錢
成長過程接受的觀念”必須辛苦工作”,現在同樣重要觀念:要讓你的錢為你工作,你的目標就是儘快達到財務自由,自由就要有被動收入,來源就是
一讓錢為你工作例股票 債卷
二讓事業為你工作例如版權 出租房地產
有錢人把每一塊錢都視為”種子”,種下之後可以多賺一百塊錢,再把賺到的錢種下,又多回收一千塊錢。闗健是:學習 去了解投資世界 熟悉不同投資管道和財務工具,選擇一個領域去投資。
16。有錢人就算恐懼也會行動 窮人恐懼擋住了行動
回憶一下第一篇提到的:
想法–感覺—-行動=結果,行動是內在世界和外在世界的”橋樑“,如果你只願意做輕松的事,人生就會困難重重,如果你願意做困難的事,人生就會變得輕松,如果你想要移動到新的生命層次,就要突破”舒服”區,嘗試一些你覺得不太舒服的事,你只有在一個狀況下是真正再成長的—–當你覺得不舒服的時候,帶著自覺走進你的不舒服區,你的舒服區=你的財富區,如果能擴大舒服區就會擴大財富,當你擁有一個很大的容器(舒服區),宇宙就會衝進來把那個空間填滿。
如果你的人生以舒服為目標,只會出現,一,你永遠不會成為有錢人,二 你永遠不會快樂。快樂來自我們順著自然去追求成長 並且充分發揮自我潛能(辭職也是因為想追求成長)。請注意你的心是如何不斷產生那些對你的財富和快樂沒有好處的想法,換成增強力量的想法。
17。有錢人持續學習成長 窮人認為他們已經知道一切了
世界上沒有東西是靜止不動的,活著的都不斷再改變,人和其他生物一樣,不成長就會死亡,財富是資訊的落差,沒有人一出生就是理財天才,每個人都是經由學習才知道如何在金錢遊戲裡獲勝,記住座右銘:如果他們做得到 我也可以。
最快讓你變有錢而且守住錢的方式:努力發展你自己 成為一個“成功”的人,你的外在在界是你內在世界的反映。如果你讓自己成為一個功的人,擁有強健的性格和心智,你自然就會在任何事情上都得到成功,你會有力量做出清楚的決定,有能力選擇你的工作 事業或投資領域,而且知道自己一定會成功。
警告:內在的功課才能得到財富並且保有它使它成長 並真心快樂。
窮人:如果我有一大筆錢 我就可以做想做的事 然後我才成為成功的人
富人:如果我成為成功的人 我就能做我需要做的事 得到一切包含財富(所以財富只是附加的 )
總結:
一.心靈藍圖的大小
二.自覺對金錢的潛意識
三.持續學習
四.成為成功的人
五.財富隨之而來
致富是一場心理遊戲,財富要與別人分享。真正的富有,取決於一個人能夠付出多少,分享本書,不止啟發我自己也希望對各位有助益。
阿好姐心得:
近幾年因為年輕人流行登記結婚,已經很久沒有機會喝到喜酒了。難得的是,在阿好姐即將離開工務所前,同事竟然很搞工的辦了婚晏,這一請真不得了,還請在聽說是很高檔的萬豪酒店,而且在最高的36樓吶!
大家聽說這麼高檔的地方,一桌要價4萬,私下互相打聽要包多少,怕包少了不好意思。於是,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拎著不知夠不夠的紅包,來到接待桌前,很開心看到新郎倌同事,但接下來真是掉下阿好姐的下巴:
歡迎阿好姐,請入座,我們不收禮金哦!
啊~那怎麼好意思,都準備好紅包了耶⋯⋯
真的不用,謝謝阿好姐來祝賀。
後面賓客陸續來,這樣推來推去也不好看,阿好姐只好意外(開心)的進入喜晏會場了。哇!36樓景觀大氣不說,會場正前方是舞台,後方佈置了立食桌區,旁邊放了各式飲料,服務生倒滿好幾排高腳杯香檳,還未上菜,人先被這氣氛弄醉了。
能這麼大氣不收禮金的,阿好姐是第一次遇到,而且是這麼高檔的飯店。同事們互相詢問,都是沒見過這種場面。無論同事是基於什麼想法,但當天晚上,阿好姐真真實實見識了金錢的能量,它帶給大家驚喜,又給大家視覺、味覺非常好的體驗;原本所內一位秉持登記結婚的小女生,在散場時說,她也開始想辦婚晏了。
阿好姐就一個感受:有錢真的很好啊!
延伸閱讀: